江西公务员考试定义判断每日练习(2016.10.12)
1.统计性歧视,是指将一个群体的典型特征推断为群体中的个体具有的特征,并将此特征作为对个体的评价标准。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统计性歧视的是:
A.小莉觉得周围许多金牛座的人都不太诚实,她就认为金牛座的人都不诚实可靠
B.公司认为某高校毕业生工作稳定性不够,该校的优秀毕业生小刘因此未被公司录取
C.某专家根据北京市过去十年的降雨量推断今年的降雨量将与往年的平均值基本持平
D.一名外国游客在旅游区随手乱扔垃圾,周围人们认为来自这个国家的人素质普遍较低
2.图灵测试是测试者在与被测试者(一个人和―台机器)隔开的情况下,通过一些装置(如键盘)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问过一些问题后,如果被测试者有超过30%的答复不能使测试者确认出哪个是人、哪个是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
据上述定义,以下哪项中的测试―定通过了图灵测试?
A.对机器甲40%的答复所有人都确认其为机器
B.对机器乙60%的答复测试者能确认其为机器或人
C.对机器丙30%的答复有90%的某小区居民确认其为机器
D.对机器丁30%的答复只有10%的某校大学生不能确认其为机器
3.“翻异别勘”是宋代为防止冤假错案而规定的复审制度,是指犯人如果在录问或行刑时提出申诉,案件必须重新审理。宋代的“翻异别勘”分为原审机关的“移司别勘”和“差官别勘”两种形式。“移司别勘”是指由原审机关将案子交给另一个同级的司法机关复审。“差官别勘”是指原审机关将案子申报到上级机关,由上级机关负责差派与原审机关不相干的另外一个机关的官员重新审理。这种情况下,往往或者是差派上级机关的官员前往原审机关主审,或者将案子移往上级机关复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翻异别勘”的是:
A.犯人对州县审理的案件提出申诉,可以将案件移交至州县的上级——路的长官进行重审。
B.宋代中央司法机关刑部分左、右两厅,对其中一厅审理的案件,若犯人提出申诉,则由另一厅重审。
C.犯人对州县审理的案件提出申诉,州县的上级——路的长官可以亲至州县对案件进行重审。
D.宋代地方司法机关从上至下分为路、州、县三级,对由县上诉至州的案件作出判决后,若犯人提出申诉,则由州发回县重审。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解析】定义的关键词有“将群体的典型特征推断为群体中的个体具有的特征”“作为对个体的评价标准”。A项和D项都是通过局部或个体的行为特征来推断群体的典型特征,与定义中推断顺序相反,故排除;C项的专家根据过去十年的降雨是推断今年的降雨量,不符合“作为对个体的评价标准”,并且今年不属于前十年当中的任何一年,今年与去年也不存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符合定义。
2.B【解析】关键词为“被测试者有30%的答复不能使测试者确认出哪个是人,哪个是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A选项,40%的答复可以确定为机器,剩下的60%的答复不知道是能确定为人的还是不能确定其为机器或人的,因此不一定能够通过测试,排除;B选项,60%的答复可以确定其为机器或人,那么40%的答复是不能够确定其为机器或人的,因此一定可以通过图灵测试,当选;C选项,机器丙有30%的答复90%的某小区居民能够确认其为机器,只有10%的居民是不能够确定其为机器的,但是能不能确定其为人是不知道的,排除,D选项,机器丁有30%的答复只有10%的在校大学生不能确认其为机器,90%的在校大学生是可以确认其为机器的,与C选项相同,排除。
3.D【解析】“翻异别勘”包括“移司别勘”和“差官别勘”,“移司别勘”强调关键词“交给另一个同级的司法机关复审”;“差官别勘”强调关键词“申报到上级机关”,“差派官员前往原审机关主审”和“移往上级机关复审”中的一个。A项中符合“申报到上级机关”“移往上级机关复审”,属于“差官别勘”;B项中符合“交给另一个同级的司法机关复审”,属于“移司别勘”;C项中符合“申报到上级机关”、“差派官员前往原审机关主审”,属于“差官别勘”;D项中提到了“申报到上级机关”,所以将其限定在“差官别勘”的范畴内进行判断,但由于其不满足“差派官员前往原审机关主审”和“移往上级机关复审”中的任何一个,故D项不属于“差官别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