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每日练习(2016.9.12)
1.一个普遍的说法是,人类能辨别1万种不同的气味。一只猎犬的鼻膜上有2.2亿个气味受体细胞,而人类只有2000万个,但我们的嗅觉系统也是相当复杂而专业的。气味分子随气流进入鼻子,通过鼻腔顶端上皮和它的气味受体细胞,这些细胞表面覆盖着能捕捉气味分子的蛋白。气味受体蛋白共有300多种,分别负责不同的气味分子,可以产生大量组合,形成大量的气味模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我们的嗅觉很容易训练,短期内可见惊人成效。在实验中,如果暴露在单一的花香中,人只要3分半钟,就能极大提高对这种花香的辨别能力。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这些气味信息直接进入嗅觉皮层还会影响人的情感反应
B.但是不同的人对这些气味模式的敏感程度有所不同
C.这也就是人类能够辨别1万种不同气味的原因
D.因此对人类来讲嗅觉仍是第一大感官知觉
2.①上个世纪30年代,徽州的一些文献陆续流往杭州、南京等地
②抗战结束之初,历史学家方豪在南京购得一批徽州文书,于上世纪70年代撰写并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这是目前所知学术界对徽州文书的第一次收集
③徽州文书是徽州民众在日常生活、商业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原始档案
④目前所知从徽州外流最早的文书,是现藏于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的明代歙县方氏信函700通。这批尺牍在晚清光绪以前就已流入日本
⑤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文书档案逐渐散落出来
⑥它们原先主要保存在私人手中,还有的保存于祠堂、文会等各类基层组织的管理者手中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③⑥⑤④①
B.②③⑤④⑥①
C.③①⑥⑤④②
D.③⑥⑤④①②
3.输血本质上是一种移植,必然会伴随一系列可能发生的免疫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就是其中之一,其发病原因简单说来就是供血者体内的免疫活性淋巴细胞在患者体内迁移、增殖,反客为主,进而攻击患者的免疫系统。正常情况下,受血者会把供血者淋巴细胞识别为“异己”而加以排斥,这样供血者淋巴细胞就不能在受血者体内存在。而当受血者与供血者有血缘关系时,两者一部分遗传基因相同,受血者免疫功能低下,不能识别供血者的淋巴细胞,使得供血者的淋巴细胞在受血者体内植存活并增殖,导致发病。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采用严格规范的临床输血技术至关重要
B.没有经过病原体检验的血液是不安全的
C.直系亲属之间不能相互献血
D.血型相同者也存在输血风险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解析】本题为语句衔接题。文段第一句指出“人类能辨别1万种不同的气味”这个巨大的气味识别量,第二句通过人类与猎犬的对比说明人类的气味受体细胞很少,第三、四句解释说明为什么很少的受体细胞可以辨别大量的气味,第五、六句举例论证。空格在第四句中。根据以上对上下文的分析,可知本题选C。
2.D【解析】语句排序题,从选项入手。首先判断首句,比较②③句,②句说明关于徽州文书的历史事件,③句定义徽州文书,更适合做首句,排除A、B两项。①句中有“上世纪30年代”,②句中有“抗战结束之初”,根据时间顺序,二者应该靠的比较近,且①句在②句前。
3.C【解析】文段前两句说明了输血的原理及排异反应,最后一句说明一个现象,即有血缘关系的人互相献血则会破坏受血者的识别排异反应,从而导致发病。由以上内容可归纳出直系亲属之间不能相互献血的结论。A、B、D三项题目没有涉及,排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