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江西公务员考试网 >> 时政要闻 >> 每日练习

江西省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每日练习(2016.8.13)

发布:2016-08-13    来源:江西公务员考试网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1.①据此,洪堡提出了青藏高原“热岛效应”理论
   
    ②这不符合常理
   
    ③早在18世纪末,德国科学家洪堡就发现,赤道附近的高山雪线,比中纬度的青藏高原许多高山的雪线低200米左右
   
    ④故其热量较同纬度、同海拔高度的其他地区高得多,甚至比赤道附近的同海拔地区也要高得多
   
    ⑤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青藏高原由于下垫面大面积提升,相当于把“火炉”升高了
   
    ⑥由于赤道地区热量较高,高山雪线通常应该从赤道向两极递降,到极地附近降至海平面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②⑥①⑤④
   
    B.③①⑤④②⑥
   
    C.⑥②③①⑤④
   
    D.⑥②③⑤④①
   
    2.西方现代文论认为,一部作品产生后就是独立的文本,和作者无关。然而这个原则却不适用于中国传统文学。中国古代的文学家,很多是朝廷的官员或预备官员,至少是读书人,是文明的传承者,他们的言行是社会风尚的风向标,文学承载着移风易俗的责任,因此社会价值体系对文学家的人格有较高的要求。如汉代的扬雄写过赞美王莽的文章,因而被宋人看不起;严嵩的诗写得好,但是后世读的人少,诗集也少有刊刻——怎能让祸国殃民的罪人立言不朽呢!古人虽也说过“孔雀虽有毒,不能掩文章”的话,但仍坚持“德艺双馨”的文艺评论原则。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哪项符合传统上中国古代对文学作品的看法:
   
    A.文如其人
   
    B.文以载道
   
    C.知人论世
   
    D.诗以言志
   
    3.避讳是为了表示对封建君主和尊者的敬畏,必须避免直接说出他们的名字而采用别的方式加以表达,它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又是家天下和尊祖敬宗的体现。它起源于西周,完备于秦汉,盛行于唐宋,到清代的雍正、乾隆年间发展到极致。避讳作为封建社会特有的禁忌制度目前已经消亡了,但是,不许犯忌和害怕犯忌的双向心理并没有消除,避讳已经演变为某些趋吉避凶的习俗,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依然存在。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封建社会的发展使得避讳愈来愈严格
   
    B.趋吉避凶的心理使人们进行各种避讳
   
    C.在当今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避讳现象
   
    D.避讳由统治者运用国家权力强令实行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解析】语句排序题,从选项入手。首先判断首句,③句为观点句,而⑥句是以“由于”为标志的因果解释句,故③句更适合做首句,排除C、D两项。②句“这不符合常理”含有指代词,且短小易懂,故须寻找不符合常理的表述,通过判断首句时对③句的阅读可知,“赤道附近的高山雪线,比中纬度的青藏高原许多高山的雪线低200米左右”便是不符合常识、不符合常理的,故③②捆绑,确定正确答案为A。再将A项代入验证,发现语句通顺,逻辑清楚。
   
    2.A【解析】“文如其人”指文章的风格同作者的性格特点相似,现也指文章必然反映作者的思想、立场和世界观;“文以载道”意思是用写文章来阐述道理;“知人论世”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诗以言志”用诗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决心。由“西方……一部作品……和作者无关,然而……不适用于中国传统文学”“社会价值体系对文学家的人格有较高的要求”“坚持‘德艺双馨’的文艺评论原则”可知,文段说的是“文章”和“人格”之间的关系,“文如其人”符合题意,当选。
   
    3.C【解析】本题为细节判断题。由最后一句“避讳已经演变为某些趋吉避凶的习俗,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依然存在”可知C项正确。A项中原文意思是,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避讳变得愈来愈严格,“封建社会的发展”并不构成其原因;B项以偏概全,“趋吉避凶的心理”是当今现实生活避讳现象存在的原因,在封建社会则是“为了表示对封建君主和尊者的敬畏”;D项内容在文中并未涉及,排除。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相关文章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17 http://www.jx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