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江西公务员考试网 >> 时政要闻 >> 每日练习

2016年江西公务员考试每日练习:语句表达(1)

发布:2016-02-23    来源:江西公务员考试网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1.
  
  在电视节目“动物世界”里,有一个生物链的基本准则,说万事万物皆有关联。历史亦然,各事多不相同,然而相通。故我一向主张做学问不必画地为牢,太严守边界。不过,荀子曾说:“人之百事,如耳目鼻口之不可以相借官也。故职分而民不探,次定而序不乱。”分类和分工,是人类一个非常重要的创造。个体或群体的人,皆有所能有所不能,故亦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君子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B.要注重发挥团队的力量
  
  C.在发挥个人或者组织作用时,应扬长避短
  
  D.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
  
  专家在测试时发现,缺觉的学生虽然可以回答难题,却记不住简单的单词。同时,睡眠缺失对孩子的学习记忆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研究发现睡眠不足时,大脑部分功能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状态,这使得学生在进行一些简单学习时常常出现失误。而面对难题时,由于通过额外激活与记忆、注意密切相关的前额叶皮质区域来补偿缺失的功能,学生答题的正确率以及反应时间并未受到显著影响。专家认为,虽然没有足够证据证明睡眠不足会直接影响智商,但有证据可以证明缺觉学生的注意力以及记忆力都会受到影晌。
  
  缺觉的孩子回答难题和简单题目表现出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采用的答题策略不同
  
  B.使用大脑的具体部位不同
  
  C.睡眠不足对大脑部分功能区的抑制程度不同
  
  D.回答难题时前额叶皮质区比回答简单题活跃
  
  3.
  
  秦穆公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乐说九方皋可堪此任。九方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穆公问:何马也?九方皋答道:黄色的公马。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说是匹黑母马。穆公不悦,责任伯乐:你推荐的这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不辨,怎能鉴别其好坏?伯乐答道:“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千里之马。
  
  对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千里马难寻,伯乐更难寻
  
  B.慧眼识马固然重要,慧眼识人更加重要
  
  C.认识事物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
  
  D.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4.
  
  随着“谁主张,谁举证”这一司法原则的强化,能否搜集到有力的证据,成为民事诉讼的关键。目前,虽然人们的调查取证意识增强了,但搜集、保存和运用证据的能力还较弱,许多当事人往往只好委托律师或其他人员进行调查取证,因此民事类调查取证的需求越来越大。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民事诉讼中调查取证的主要途径
  
  B.当事人取证意识与取证能力之间的差距
  
  C.民事诉讼调查取证需求增大的原因
  
  D.搜集证据成为诉讼胜败关键的法律依据
  
  5.
  
  在漫长的传统农业社会,人类一直无法摆脱生产的不足和基础物资的匮乏,而且社会总财富相对比较恒定,财富主要依靠有限的自然资源来供给。这就意味着,国际关系更多地围绕获取有限的自然资源展开的。然而,现代工商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社会财富总量得到了爆炸式的增长,世界各国越来越认识到,共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是实现大家利益的最佳途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社会财富获取方式的变化对国际关系产生深刻影响
  
  B.社会总财富的增长主要依赖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C.国际关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D.人类正逐渐摆脱自然资源供给的束缚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C
  
  解析:
  
  >文段首先介绍了作者的主张,即万事万物皆关联,随后话锋一转,用转折性关联词“不过”引出了荀子的主张,即一个整体需要分工,需要取长补短。可见,作者意在赞同荀子的主张。故本题选C。
  
  2.答案: D
  
  解析:
  
  >此题是考查原因的细节判断题。由材料“>睡眠不足时,大脑部分功能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状态”和>“>由于通过额外激活与记忆、注意密切相关的前额叶皮质区域来补偿缺失的功能,学生答题的正确率以及反应时间并未受到显著影响”可知,缺觉的孩子>回答难题时前额叶皮质区比回答简单题活跃,故正确答案为D。
  
  >A、B项在材料中未提及。睡眠不足对大脑部分功能抑制,是导致孩子简单学习失误的原因。并非面对难题时,这种抑制程度低;面对简单题,这种抑制程度高,故C项错误。
  
  >因此正确答案为D。
  
  3.答案: C
  
  解析:
  
  据提问知该题属于隐含主旨题。
  
  由材料中的关键句“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可知,材料想阐述的道理是认识事物时,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A、B、C选项说的道理与材料不一致。
  
  故正确答案为C。
  
  4.答案: C
  
  解析:
  
  据提问“意在”可知此题是隐含主旨题。
  
  材料首先提出搜集证据是民事诉讼的关键这一司法原则。接着通过转折词“但”表达了当事人搜集、保存和运用证据的能力较弱这一现状,最后通过“因此”进行总结,即取证需求增大。可以发现整个材料通过前后两句的对比,表达了一种司法原则的要求和生活实际的差距,从而想要通过这种差距阐述民事诉讼中取证需求增大的原因,C项最符合题意要求。
  
  A项“主要途径”在材料中并无体现;B项也是民事诉讼调查取证需求增大的原因,包含于C项之中;D项是材料为了引出主体“调查取证”而陈述的客观事实。
  
  故正确答案为C。
  
  5.答案: A
  
  解析: 文段首先介绍了在传统农业社会里,国际关系展开的状态。接着用“然而”这一关键词引导出文段要说明的重点,即在现代人们获得社会财富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而使人们对国际关系的认识产生了变化。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相关文章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17 http://www.jx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